2020年7月29日星期三

今天应该很高兴



2020728日是一个值得纪念,满有意义的日子。因为我国前前首相纳吉在SRC洗钱案的全部七项指控都罪名成立,被判坐牢12年及罚款2亿1000万。

自从纳吉被揭发将26亿令吉存入自己的私人户口后,我在久等多时都不见当时的首相纳吉有任何解释,也没有看见执法部门有任何的行动后,于201586日开始,每一天在个人脸书公开发出“Tangkap Najib!”的呼吁。这每一天的呼吁一直维持到201685日,有一年之久。我将这365天的公开呼吁行动,视为个人的一项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就是以一年的行动,记录马来西亚司法三权彻底崩坏的时段。曾经有这样一段时间针对国家领袖公然的贪污和证据确凿的腐败,执法部门,国会议员全体失责与失能,毫无行动。一年的呼吁,是一个象征性的记录,记录国家体系崩坏的事实;一年的呼吁,也是一个行为与文字的记录,让后人谨记国家的这段耻辱时期。

这样的耻辱时期随着201859日希盟的执政开始有所转变。希盟政府可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彻查纳吉。还记得当时在纳吉公寓搜出来的现金与财物之多,举世震惊。很快纳吉面对SRC洗钱案的指控。但人心变化,难以捉摸。BossKu现象正是如此。纳吉成了政坛网红,意气风发,不断消费希盟政府的错误,也不断为自己洗白,完全没有任何惭愧与悔意的表现。其后,在权益熏心暗流汹涌的政治博弈中,执政不到两年的希盟垮台,国盟执政。纳吉更是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大有万夫莫敌之势。就在许多人以为纳吉势必逃脱判决之际,七宗控罪全部罪名成立,让所有纳吉的盲目支持者眼镜跌碎一地。

因此,728日可说是痛苦的2020年最值得纪念和庆贺的一天。庆贺,不是对纳吉被判罪的幸灾乐祸,而是因为法庭久违的公正判决。所以,无论是倒台的希盟政府,判决法官莫哈末纳兹兰和主控官希旦峇兰都应该被纪念,因为他们恢复了人民对司法机关的信心。当然许多朋友都表示不敢高兴得太早,因为纳吉还是可以上诉。又或者随着政局的转变,巫统权力渗透,可能到时的情况就会截然不同。我完全没有否定这些可能性,因为人心是险恶的,政治是黑暗的。我也并没有将所有公义得以伸张的盼望都寄托在人间。毕竟基督跟随者的盼望是在将来基督再来的日子。到哪日,一切的眼泪,悲哀,痛苦才会被抹去。

只是追求真理,公义与慈爱的基督徒,是应当为当下的公正开心与庆贺的。毕竟在公义不彰的人世,公正极为珍贵与难得。就为之欢呼与庆贺吧!有何不可?人毕竟不是神,无法事事料事如神,该快乐就快乐,该欢呼就欢呼。失望或许会来到,但当下的快乐并不奢侈。所以,我要说:2020728日,今天应该很高兴。以此为念。

2020年5月18日星期一

激进的爱

耶稣基督所说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可说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只是如果仔细思考里面的教导,你会发现这故事可能比你想象的激进。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老师,我应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呢?”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怎么念的呢?”他回答:“你要全心、全性、全力、全意爱主你的神,并且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答得对,你这样行,就必得生命。” 那人想证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耶稣回答:“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服,把他打得半死,撇下他一个人就走了。正好有一个祭司,从那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旁边走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那里,看见他,也照样从旁边走过去了。只有一个撒玛利亚人,旅行来到他那里,看见了,就动了怜悯的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把他扶上自己的牲口,带他到客店里照顾他。第二天,他拿出两个银币交给店主,说:‘请你照顾他,额外的开支,我回来的时候必还给你。’ 你想,这三个人,谁是那个落在强盗手中的人的邻舍呢?” 他说:“是那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作吧。”(路十25-37)。
首先我们先做些简单分析与整理。这律法师是熟悉旧约圣经的人,他问耶稣问题的动机是试探耶稣,目的是要找把柄控告耶稣。所以不能把他当做真诚追求真理之人。他问的问题是:人要做什么才能承受永生?他的前设就如一般宗教的前设一样,人要做什么(善行,功德)才能得救,得永生。于是耶稣顺着他的思路引导他,你不是律法师吗?“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怎么念的呢?”。这律法师也表现了自己能耐,他的洞见与耶稣总结旧约律法的方式相同:“你要全心、全性、全力、全意爱主你的神,并且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称赞他说得好,就叫他照着自己的洞见去行。
在这里容我岔开一下,让我说明真实情况。是的,人全然的爱神,爱人就能承受永生,但实际的情况是,陷在罪恶权势的罪人是绝对做不到的。世上没有一个人能达不到上帝的标准,正如圣经说的:“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人人都偏离了正道,一同变成污秽;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罗三10-12)。世上只要有一个人能够做到,耶稣基督就不需要被钉在十字架上。也就是说,人无法靠自己的善行得救,唯有相信耶稣才能承受永生。只是因为这这律法师动机是要试探耶稣,耶稣就顺着他的思路回答他:“你说得对,照着做吧。”。一个真诚的人会承认自己其实做不到,或至少认为没有把握可以达到上帝的标准。但骄傲,假冒伪善的人就不一样了,可能就因为耶稣的称赞而飘飘欲仙了。这律法师正是如此。为了表现自己,显示自己的能力,他就继续问他自以为自己早有答案的问题:“谁是我的邻舍呢?”我们须注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耶稣说出了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显然的,耶稣就是要以这故事打破律法师既有的观念与自以为义。
要知道当时,种族观念非常强的犹太人对邻舍的观念,就是以色列人,没有别人。他们也认为只有对义人才有爱的责任。所以当耶稣说出这个比喻时,我们不难想象它对律法师,以及在场的以色列人的冲击是多么的巨大。在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以为在祭司与利未人之后,出现的一定是以色列平民,结果却是完全不在考虑里面的撒玛利亚人?!谁是撒玛利亚人?他们是犹太人与外族人结合所生的人。是犹太人一向来鄙视,看不起的杂种。耶稣非常激进对吧?
另外,可能我们会想,若要教导律法师撒玛利亚人就是他们的邻舍,把被打劫的人说成是撒玛利亚人会不会更加逻辑和合理呢?就是耶稣应该说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被打劫,代表宗教社会的模范,在圣殿事奉的祭司和利未人冷漠不理会(可能有宗教包袱,或不能动死尸的条例),结果以色列平民出现,动了怜悯的心,救了这撒玛利亚人...所以撒玛利亚人是以色列人的邻舍,要去帮助他们。但耶稣所说的故事完全不是这一回事。全然的挑战我们的想当然耳与自以为是。邻舍,竟是以色列人一向鄙视的撒玛利亚人;邻舍,竟是施怜悯者而不是被怜悯者。为什么?我想耶稣将这叙事如此解构重组,是因为祂有更深层的观念要打破,要对付。
当律法师说要去爱邻舍时,他自认是施怜悯的哪一个。他可能认为施怜悯的人是更高一等的。但耶稣却说爱不是这样的,不是从高向下去爱,而是以平等的地位去爱。帮助者与被帮助者的地位是平等的,不了解这观念你就不能真正的去爱人。我们需注意,这整个比喻,故事充斥着身份与地位的论述:祭司,利未人,撒玛利亚人,还有潜伏在听者思想里,却没出现的以色列人。我认为耶稣解构,颠覆,打破一般叙事结构,就是要我们真实的看-“人”。除去种族、身份、语言,地位与头衔,所有人都是流动着红色血液,拥有上帝形象的人。人在本质上是平等的。所以当你说要去爱邻舍时,首先你先要有这对人最基本的观念,否则你的爱难免骄傲。
谁是你的邻舍?他们都跟你一样是上帝所爱的人。所以你要好好的认识人,爱人,不是高姿态的施舍,而是谦卑的付出。所以我们决不可以种族,宗教,语言,身份去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价值和值不值得爱。耶稣藉着整个比喻,要我们明白,只要是有需要的人,我们都需要去爱,去帮助,去怜悯。这样的爱,放在这个世界着实不易,但耶稣以自己的行动表达了这爱,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就爱我们,为完全不配的我们钉在十字架上。这爱对世界来说是激进的!但耶稣藉着自己的十字架告诉我们这才是爱的样子。
耶稣所说的故事,这样的语境若放到现在马来西亚的处境,我想祂可能会这么说这个故事:“有一个人被劫匪打劫,遭殴打致半死不活,奄奄一息的躺在路上,这时一个华人走过来看见了,就从旁边走过去了。过后又来了一个印度人,也照样从旁边走过去了...。”听到这里。我们会想接下来出现的应该是马来人了。结果不是,是外劳,也不是!是难民!“这时,来了一个罗兴亚人,看见了,就动了怜悯的心,救了这个人。”。谁是我们的邻舍?罗兴亚人。
非常激进对吧?但耶稣邀请你我与祂一起冒险,一起去爱!他要我们全心、全性、全力、全意爱创造我们的神,也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谁是我们的邻舍?耶稣挑战我们的既定观念,要我们看见过去所没有看见的人;要我们跨越种族,宗教,语言,地位和身份的限制,真正看见人人都是拥有上帝形象,平等的人。所以有需要的人,就是我们的邻舍。都需要我们的关注,帮助和关爱。对于“邻舍”我们绝不能冷漠的从他们旁边走过去。是的,没有任何“人”是我们可以合理的从他们旁边走过去的。

非理性的反罗浪潮



最近掀起一股反罗兴亚人的浪潮,着实让人担忧。我想在谈论这课题以先,首先我们必须先承认罗兴亚难民课题是复杂的,很难三言两语就能皆大欢喜。但无论多困难,多复杂,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课题。因为马来西亚已经有近15万到20万的罗兴亚人了。所以,我们不得不面对,并理性的做出判断和选择。需要如此谨慎,乃是因为这是一个关乎生死的问题。在生命面前,我们都当谦卑。

对于最近马来西亚海巡在补给必需品后遣返罗兴亚人渔船的做法。我个人只能说是很无奈的接受。但我非常认同时事评论员唐南发的提议,就是政府至少要尽基本的人道义务,就是应该先观察船上情况,是否有老弱妇孺,病患,以及确保船只是安全的等等。唐南发过后也问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若遇大风浪,船就这样沉没了,请问大家是否就是要这样眼睁睁看罗兴亚人死在海上”思考这样的问题是痛苦的。但无论如何,我们真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人就这样失去生命。这不是什么大爱与否,争当圣人,而是基本人性的问题。若连这点恻隐之心都没有,我们还剩下什么?

我再说,在这复杂困难的课题上,我们应该谦卑,慎思,慎言,提出批评,据理争辩,勇敢发表,但是绝不要逾越界线散播仇恨。目前网上掀起的这股反罗浪潮,更多是在散播仇恨。这是我在这里要直接批评的。仇恨的火会模糊理智的眼睛,会淹没良心的声音。以致许多人无法理智判断真实与虚假,盲目的拒绝罗兴亚人,甚至认为他们是该死的。仇恨的心可以让人毫无挣扎的把船推回公海,即或是眼睁睁的看着船沉没也能心安理得。

所以我认为针对罗兴亚人课题,不散播仇恨或许是大家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不散播仇恨,自己就需过滤所吸收的资讯,分辨真伪。假的讯息当然不要分享,但即或是真的,也不轻易分享,免得火上添油,使自己沦为仇恨的工具。其次,要做到不散播仇恨也需要有基本明辨是非的良知和理性辩难的基础。我们决不能因为一些人的坏行为而归咎整个族群。难道我们准备因为村子里十个该死的人,就参与屠村灭族吗?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可悲的是,目前的马来西亚各族合一的反罗浪潮就是这样一种非理性的仇恨浪潮。

我认为马来西亚人太容易被煽动,太轻易被仇恨绑架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笼罩在宗教和种族主义的阴影当中。过去在政客政党的操弄下,我们可以单凭一个人的种族,宗教就不分青红皂白的仇视对方起来。如今虽说不是彼此仇视,还难得的同仇敌忾,一起对付罗兴亚人。但这根本不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反而是极度耻辱的事。因为马来西亚人是那么的不理性,那么的容易被操纵。而且将马来西亚人联结在一起的不是爱与公义,而是仇恨。

我再说:面对罗兴亚人课题,我想我们给自己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散播仇恨。能做到这点已经是非常好了。毕竟我们都需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看见人们在网上的发言,就像是在仇恨的火上加油,却让我越看越心寒。这让我想起耶稣的话:“我告訴你們,人所說的閒話,在審判的日子,句句都要供出來。因为你要照你的话被称为义,或定为有。”(马太福音十二章36-37节)。我想麻木沉默若已足以定罪,更何况散播仇恨呢?

2016年12月29日星期四

圣诞节,平安的符号


我们的周围充斥许多象征符号。当我们驾驶时,就必须和路上许多的符号打交道:“不能右转”,“在医院或学校范围不得超速”,“注意!这是车祸区”等等。有些符号是经由某一起事件或某一个人物,升华至成众人皆知的象征符号。例如:马丁路德金和甘地似乎已经成为非暴力抗争的代表人物。赵明福陈尸身影则成为马来西亚司法制度严重疏漏不公的符号。此外,一些符号则可能从原本的意义,经由更重大事件的发生,被赋予全然不同的意思。例如:十字架这刑具,过去在罗马帝国代表不祥,残酷的象征,但因为耶稣基督十架的牺牲,转变成为救赎,希望和重生的记号。

事件的发生,经过诠释,成为象征符号,让人一看就得以明白和领受。一些符号,对我们无关痛痒,一些符号则对我们生命有着特别的意义。有些时候正是某些符号强烈的象征,影响了某些事件产生奇妙的转折,而造就了新符号的产生,以致新旧符号彼此呼应,共鸣,加强了符号背后所象征的含义,掷地有声,叫人无可推诿。

圣诞节有众多象征符号,如:礼物、圣诞树等,但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非“平安”莫属。圣诞节这纪念耶稣降生的日子,给人祥和、平安的感觉。正如《圣经》路加福音二章14节所记载的,天使在耶稣诞生之日向牧羊人宣告“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 “平安”在希腊文字根的意思是“完整”或“健全”。“平安”在圣经整体的概念极为丰富,涵盖生命和身体的健全、关系的和谐、富足和成功,以及没有战争。这表示在生命中没有任何的破碎和失去。无怪乎,“平安”是世人不分国家、种族和信仰的人共有的渴望。圣诞节这平安的符号,藉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发生的真实事件,赋予了它更深的含义,也见证了圣诞节在人心中无以伦比的影响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随着圣诞节日的临近,圣诞节平安的影响力渗透敌对士兵的心,结果陆续发生士兵违抗上级,自发停战这极富象征意义的事件。维基百科也有相关记载,题目为“圣诞节休战”。在众多圣诞节休战事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当属1914年的平安夜和圣诞节休战事件了(2005年被拍成电影Joyeux Noel圣诞快乐,由Christian Carion执导)。当时法国、英国、德国士兵正在近距交战。随着平安夜的到来,法、英、德士兵都在各自的壕沟里度过平安夜,等待圣诞节的降临。后来,因着一首“平安夜”,士兵们各自从壕沟里走出来,在中间地带以德语、英语高唱圣诞诗歌,互相祝贺,交换礼物,并达至协议在圣诞节时当日休战一天。隔日,圣诞节当天,军队牧师带领大家进行了圣诞联合崇拜。敌对的士兵们因着圣诞节平安的符号象征,打破仇恨和战争的宿命,和平休战,共度圣诞,这样的“圣诞节休战事件”也成为了一个象征,力证圣诞节无远弗届的影响力。

事实上,赋予圣诞节影响力的,不是节日本身而是这节日的主人耶稣基督。耶稣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把自己的平安赐给你们;我给你们的,不像世界所给的。”(约翰福音十四章27节)的确,耶稣的 “平安”绝非世界所能给于的。耶稣的“平安”看似柔弱却极其强大,不可思议地使处在激烈战争的士兵失去战斗力。在“平安夜”的圣光颂赞中,他们心中对平安的渴慕就像缺了堤的大水,翻腾汹涌。他们不再以国徽作为符号看待仿佛没有面孔的敌人,而是把对方看为与自己一样的人;不止看对方为人,更看对方为朋友。


我着实盼望圣诞节的平安,能深深地影响马来西亚人。让“平安”这不分种族、信仰、语言和政党的共同渴望,能复合国家目前因为政治利益所造成的分裂,能挽回因为种族主义而牺牲掉的和平。

2016年12月4日星期日

与同运的抗争的价值



      同运的诉求从来不是结婚这么简单而已。否则伴侣法就可以搞定了。他们要的,是以他们的性价值观和婚姻定义成为你我的婚姻定义。改变婚姻定义不是等闲的事。
但一些人把修改婚姻法看得太简单了,以为就是同性相爱而已,而等闲视之,也觉得宗教人士小题大作。但或许在台湾,只有宗教人士还略为有家庭,道德敏感度吧。但国外绝非如此。
      人权意识更为进步的法国,走出来反对同性婚姻的,是自由主义者,同志,无神论者,当然也包括所谓的宗教人士。他们反对的理由不是因为宗教,而是因为同运推动的性伦理的许多错谬和霸道,当然他们也特别关注孩子的权力。
      我觉得亚洲,马来西亚许多谈人权的人,我们的人权意识是抄来的,有时候连想都不想,就囫囵吞枣,完全接受西方主流那套。我们不能只是如此。我想,与同运诉求的抗争,多了一层归正人权意识的意义。

台湾加油!


反对同志运动,并不是“反对两个相爱的人结婚”这么简单,而是同运背后整个性伦理价值观。因为同运不是争取同志婚姻这么简单而已,而是推广他们的性伦理。
很多人不清楚这点,甚至一些基督徒牧者也是如此,批评教会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他人身上。这种论调好像显示自己是比较客观,中肯,包容的基督徒,但其实是把同运诉求看得太简单。
殊不知同运修改婚姻法,推广所谓的性教育,正是要将他们的价值观强加在所有人身上。他们如此教导小孩子性教育,不单只是强加,而更是可称为“洗脑”了。
所以,更敏感的台湾基督徒走在街头反对修改婚姻法是对黑箱作业,就是妄顾多数人的意愿,价值观的修法的反对,是非常必要和合理的。台湾加油!